在當今的台灣社會,城鄉人口流動已成常態,許多青年人背井離鄉來到都市,或許他們戶籍仍然在出生地,但也不遺餘力地參與現居地社區事務。
孟子青說,獎學金所需費用絕大部分由中研院支應,科技部後來也提供經費,3月16日上線後,獲得歐洲許多科學院的迴響,截至4月14日止,已經有165名學生、42名學者提出申請,中研院已錄取12名學生,也預計錄取15名學者,其餘申請者將轉介教育部、各大學以及科技部進行統籌媒合。經波蘭科學院與台灣駐捷克代表處科技組組長顏宏偉居間聯繫,廖俊智決定研議成立「烏克蘭學人獎學金」計畫,安排部分烏克蘭學者和學生盡快到中研院進行3到6個月的短期研習,同時可準備留在台灣繼續研究或攻讀學位,包括銜接中研院的國際研究生學程,或選擇到其他大學系所上課。
烏克蘭人口約4千4百萬,據國際組織統計,2月2四日俄軍入侵以來,約有510萬烏克蘭人流亡他國,另有600多萬人在國內被迫離開家園。這3位學生都是首次來台,他們說,在考慮是否申請台灣這項獎學金時,從網路和他人口中才知道台灣的中央研究院和一些大學具有強大的科研能力,在世界排名很前面,中研院甚至在研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解方,還有一位學生因為台灣發展綠能的計畫與他本身所學有關,於是決定遠道來台。雷里優克說,中研院的接待人員知道她的生日,原本說等所有學生抵達且結束隔離後再幫她慶祝,但旅館工作人員在她生日當天送了一個蛋糕,而她自己過生日的方式,則是發起一日慈善募款,募得5000烏克蘭幣(大約相當於新台幣4982元),她決定把錢捐給烏克蘭境內支持軍隊抗戰的最主要慈善基金。雷里優克從國立基輔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公司擔任公關經理才3個月,由於已經打了8年的戰爭演變成俄軍全面入侵,而且看來一時不會結束,因此她決定離開基輔,輾轉到波蘭首都華沙,主修政治學及烏克蘭歷史文化的她決定到台灣來唸書,因為「台灣是最適合的地方」。孟子青也強調,獎學金計畫仍未終止,後續將會有教育部、科技部及其他學校單位等更多的經費挹注,中研院也會陸續釋出訊息,讓有意願的學者跟學生能繼續申請,讓他們能延續研究與學業。
馮至、賀魯申科及雷里優克在4月17日抵台,是中研院發起獎學金計畫後第一批來台灣的烏克蘭學生,目前正在台北的一家防疫旅館隔離中。他的專長為再生能源工程,研究領域包括風力發電、綠色能源與減碳技術,他認為,台灣正在發展再生能源,相較於丹麥等再生能源科技已較為完善的國家,台灣可提供更多的機會,因此他希望來台求學和發展。在社區本質尚未釐清、新的社會結構問題不斷到來的情況下,僅具有命令位階的《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似乎顯得僵化、欠缺全面。
在當今的台灣社會,城鄉人口流動已成常態,許多青年人背井離鄉來到都市,或許他們戶籍仍然在出生地,但也不遺餘力地參與現居地社區事務。然而,台灣的社區政策,從1994年的社區總體營造、2008年的農村再生一路走到的今日的地方創生,社區在基層民主中究竟被賦予了什麼樣的定位?在地方創生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雙軌模式下,社區的角色是更加清晰、又或者依然模糊不清?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社區的發展與當代挑戰 二戰結束後,全球各地許多農村社區正處於由農業社會轉型至工業社會的階段,除了結構轉型的諸多問題之外,杜絕傳染病、脫離貧窮與社會救助更是各國社會福利部門迫在眉睫的任務,在此脈絡之下,聯合國認為社區組織能夠有效協助政府部門解決上述問題(王培勳,2002)。舉例而言,目前各級政府機關積極推動的長照2.0,便相當程度倚賴社區的角色。其所關注者,並非地方或社區居民的認同意識,而是地方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然而,以村里長與社區組織的功能與角色而論,兩者仍然有相當大的不同。以單一鄉(鎮市區)地方創生事業的提出為例,鄉(鎮市區)公所、學研機構、社區、社團、企業皆可發起提案,而地方政府則扮演審視、協助或媒合相關資源挹注的角色。
在台灣人的生活經驗中,想到社區發展,便會聯想到社區發展協會。因此,台灣社區發展在政策上呈現雙軌式的發展,地方創生重視經濟與產業發展,而社造著重社區意識與社區能力的培養。在社區與村里重疊的情況下,許多民眾會對兩者產生混淆,或者以為社區係指社區大樓。在當代社會中,社區常常處於環境權與經濟權的折衝,是社區發展的另一挑戰。
它根本的精神是,希望藉由社區、跨社區居民甚至是全民的參與,達到民主治理、公共參與、社會改造之總體目標(文化部,2021)。地方創生主要為因應「總人口減少」、「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由國家發展委員會視需要不定期召開地方創生會報,邀集地方政府、社會企業或相關單位參與。本文將由台灣目前社區發展的雙軌性談起,並針對社區發展與當代挑戰進行討論,最後指出為何台灣需要一部社區發展法。換句話說,地方創生希望以地方為單位,藉由網絡單位的串聯而解決人口與區域發展之問題。
文:曹晉華(目前就讀於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曾任科技部地方創生相關計畫兼任助理) 對於台灣許多民眾而言,社區(community,或譯共同體)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在實際運作上,社區的範圍基本上等同於村或里的劃設。
其實,社區是民主參與最基礎的單位,舉凡「社區總體營造」、「長照2.0」與「地方創生」等政策,都與社區有若干直接或間接的關係。簡而言之,地方創生關注的層面較大,基本單位也並非侷限於社區。
而何謂地方、地方共識又如何形成,則屬於社區總體營造關注的課題。因此,社造的目標並非只包含設施、景點或建築等硬體的布建菲律賓台商包場放映 菲律賓《時代革命》放映會,是由旅居菲律賓的台商林南宏、Bryan自發包場而成的。只不過,李偉康卻有被馬來西亞警方政治部問話了。當《時代革命》導演發起全球同步放映活動後,實際上李偉康、陳奕君不是唯一一批爭取《時代革命》放映權的馬來西亞人。在4月6日第一場放映會開播前,李偉康收到警方政治部的約談,政治部稱接到指示,要來了解為何他要把這部在中國和香港被列為禁片的《時代革命》帶來馬來西亞放映,至於是否來自中國駐馬大使館的壓力,仍不得而知。
這次《關鍵評論網》訪問了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當地的放映會籌備團隊,他們多不是旅居當地的香港人,多是當地的華人,也有旅居當地的台灣人。因此他們決定,就不如採取線上直播的方式吧。
李偉康坦言,他們有沙盤推演過,如果放映會突然有人來鬧場,或場地方不租借了,那就會將活動移師到未公開揭露過的備用場地,還好一切都未發生。不過,他們卻接到觀眾被政治部「問話」的反映。
李偉康表示,當2019年看到香港局勢的惡化,讓他感到痛心疾首,因此希望如果能有機會做些事情,就去做吧,而《時代革命》全球放映活動的出現,就讓他見到了機會,也找了陳奕君和一幫關注香港局勢的朋友參與。陳奕君說「香港人感謝我們,但我們感謝香港人感動了我們。
馬來西亞《時代革命》紀錄片放映會負責人李偉康與陳奕君表示,他們確實顧慮到政治因素,因此決定不向國家電檢局申請放映許可,那是因為電影經過檢查不僅曠日費時,還得付審查費,最終結果很可能會換來要求刪減鏡頭。「《時代革命》馬來西亞專頁」在臉書上線後,也有親中的華人來留言批評。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杜晉軒攝 圖為在馬來西亞《時代革命》放映會外的展覽。李偉康表示,他們向政治部交代了籌辦這次活動的動機和過程後,就被釋放了,也無阻攔放映會的進行。
對於放映會的「票房」,陳奕君表示8場都滿場,西馬票價是馬幣35元(約新台幣236元),東馬票價是50元(約新台幣339元),比一般在馬來西亞看一場電影票價17元來得高,可見依然有許多馬來西亞人關注香港議題。陳奕君說,其實純粹是因為他們自身很想看《時代革命》這紀錄片,所以才身體力行爭取引進,初衷也不是為了實踐什麼歷史意義,做出豐功偉業的事情,但沒想到這部紀錄片的影響力鉅大,從原本只想低調辦一場放映的規劃,擴大成全馬8場。
李偉康強調,儘管發生這事情,但還不到恐嚇的程度,他想政治部主要還是要寫個報告交差了事吧。」 陳奕君補充道,還好是團隊自行找場地租借,而非在一般院線上映,那他們才有機會在放映廳外辦小型展覽,讓更多參與者有機會了解香港反送中運動的來龍去脈,以及2019年大馬人聲援香港人的情況。
也是《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的林南宏告訴我們,在馬尼拉共辦了兩場放映會,出席者共約150人,有菲律賓人、台灣人、香港人和大陸人。最終他們成功在全馬5個城市,辦了8場放映會,可以說是東南亞國家中,放映場次最多的。
李偉康提到,4月10日在南馬新山市放映會結束後,早已到現場的政治部官員,隨機要求幾個觀眾回答對《時代革命》的觀後感。講述香港人反送中運動的《時代革命》(Revolution of Our Times),是一部2021年上映的紀錄片,由周冠威執導,該片先是去年7月於第74屆坎城影展首映,同年底獲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而台灣也成了該片首個能公開在院線上映的國家。陳奕君也透露,儘管他們的團隊沒有旅居馬來西亞的香港人,但當放映會消息出來後,也受到在馬的香港人來信洽購電影票,因此決定加開場次,以及內部一些票香港人,畢竟這部片無法在香港被看見。「香港人感謝我們,但我們感謝香港人感動了我們」馬來西亞《時代革命》紀錄片放映會負責人陳奕君這麼說。
李偉康指出,後來才曉得,原來北部的檳城也有人想跟導演爭取放映權,只是在吉隆坡他們快了一步,最終就由他們統籌,統一處理放映、版權與對外公關的事務。在馬國政治部的監視下成功放映 相較於台灣有片商願意安排《時代革命》在一般院線上映,各國的片商多不會安排《時代革命》在一般院線上映,因此《時代革命》在各國各城市的放映,多是採跟電影院租借影廳包場,或是在一般會議廳放映的形式進行,而馬來西亞場就是採取這形式。
陳奕君認為,雖然每場放映會只有100至200人參與,也有人認為這是馬來西亞中關注香港議題的少數人「抱團取暖」,但這兩年馬來西亞也經歷了疫情帶來的衝擊、政治局勢的混亂,如果這活動能讓更多人意識到,原來這國度裡還有許多人跟自己一樣關注民主自由的話,那對於公民社會的教育來說還是一件好事。由於東南亞國家與中國關係密切,因此本文將帶大家理解他們為何願引進這部被中國視為禁片的紀錄片
講述香港人反送中運動的《時代革命》(Revolution of Our Times),是一部2021年上映的紀錄片,由周冠威執導,該片先是去年7月於第74屆坎城影展首映,同年底獲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而台灣也成了該片首個能公開在院線上映的國家。李偉康坦言,他們有沙盤推演過,如果放映會突然有人來鬧場,或場地方不租借了,那就會將活動移師到未公開揭露過的備用場地,還好一切都未發生。
本文由推诚相见网发布,不代表推诚相见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o27r8.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51415/2938.html